【闪电包邮】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著.

  • 【闪电包邮】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著.
  • 所属分类:
    发货地:大理
  • 价    格:49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561a958599c5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新世界书库

        本商品由新世界书库提供,通过新世界书库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产品名称: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 书名: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 是否是套装:否
  • 作者地区:中国大陆
  • 书名: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 出版社名称: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59.00元
  • 出版时间:2005年01月
  • 作者:(美国)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著//谈峥等译
  • 译者:谈峥
  •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江泽民传》是罗伯特· 劳伦斯·库恩对江泽民精心研究之力作。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领导世界上人口zui多的国家的zui高领导人的形象。所有有兴趣更好地理解中国未来发展动力的人,都会从书中受益匪浅。
——美国前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

本书从崭新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的成就。通过一手资料,详尽描述了江泽民令人回味的人生历程,对于那些渴望理解现代中国领导层的各个方面的人来说,本书将是珍贵的文献。
——美国参议员 范士丹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是在江泽民时代经济上有了空前的发展。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中国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在他当政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中美关系尽管起步很艰难,但在江泽民任国家主席期间得到空前加强。《江泽民传》一书讲述了他的非凡经历。
——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莫里斯· 汉克·格林伯格

《江泽民传》一书描述的是中国zui引人好奇的领导人之一。我与江泽民曾多次见面,我觉得他是在世界上初露锋芒的中国的一位洞明世事、处事练达的领导人。库恩对江泽民的亲属、好友及有关工作人员所作的多次采访,展现了江泽民对改变现代中国所起的作用,而且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品格与思想作出了新的阐释。
——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雷石东

本书对江泽民的政坛生活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揭开了中国领导层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令我手不释卷。他的描述给中国制度下的人事变迁、政治活动、社会体制增添了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书中讲述了中国在世界迅速崛起的关键几十年的光辉历史。
——亚洲协会名誉主席 尼古拉斯·普拉特

毛主席统一中国,邓小平变革中国,江泽民使中国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主要大国。库恩引人入胜又令人信服地讲述了江泽民的成功故事。他对江泽民的细致入微的描述与我对这位领导人和爱国者的个人印象十分吻合。这守注本世纪中国的人的必读书。
——前任美国驻华大使(1989—1991) 李洁明

这本趣味盎然的传记刻画了一位对中国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这是对21 世纪的中国崛起这一重大事件有兴趣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中美关系委员会主席 约翰• 霍尔顿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详细描写了江泽民的一生经历、他的好恶和政治上的成败。库恩的描写充满感情和同情心。他在书中讲述了江泽民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斗士和练达的政治家、理想主义者和普通家庭成员的故事。他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振兴了中国经济,恢复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波士顿大学教授 傅士卓

媒体推荐

从库恩的书中可以看出,江泽民时代不是一个过渡时期,它将被从头铭记在心。
——《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 杜林

作者简介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他还是作家、编辑、学者、科学家、私人投资家和慈善家。库恩博士任花旗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专职负责并购、公司重组、财务战略和资本运作。

目录

引言江泽民的经历
第一部分根基1926—1989年
第1章1926—1943年“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
第2章1943—1947年“我是一个爱国者”
第3章1947—1955年“我胜程师”
第4章1955—1962年“我爱才”
第5章1962—1976年“shi无前例的破坏时期”
第6章1976—1985年“在工作中学习是我的习惯”
第7章1985—1986年“少说多干”
第8章1986—1989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第二部分领导地位1989—1996年
第9章1989年1月—5月“准备作长期斗争”
第10章1989年5月—6月“我深感担子很重”
第11章1989年7月—12月“人非圣贤”
第12章1990—1991年“稳定压倒一切”
第13章1992年“大胆探索”和“加速改革”
第14章1993年“我们将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可信赖的”
第15章1994年“外界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
第16章1995年“精神文明”
第17章1996年“讲政治”
第三部分崛起1997—1999年
第18章1997年1月—9月“怎样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呢?”
第19章1997年10月—12月“我的耳朵还很管用”
第20章1998年1月—7月“中国的改革现在已进入‘攻坚’阶段”
第21章1998年7月—12月“我,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第22章1999年“我真是感慨万千”
第四部分展望2000—2004年
第23章2000年1月—6月“尊重科学家不同寻常的敏感和创造精神”
第24章2000年7月—12月“是不是中国间谍?”
第25章2001年1月—7月“我的一生与上个世纪几乎四分之三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26章2001年8月—12月“世界的知识是浩瀚的,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
第27章2002年1月—6月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
第28章2002年7月—10月“君子和而不同”
第29章2002年11月—12月“希望同志们团结一致”
第30章2003年—2004年9月“我们中国人都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结束语江泽民的历史功绩
江泽民生平年表
注释
鸣谢
后记
译者附记

 

序言

出版说明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力作。库恩是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也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他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中国,关注着江泽民同志,并向江泽民同志的亲属、好友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本书。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 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相当的了解,从本书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怀有的友好感情。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我们有一定差距,相信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的。
阅读本书,在系统了解江泽民同志的同时,也重温了近80 年我国的沧桑巨变。我们得到作者的支持,使中译本与原著在中美两国同时推出,以飨读者。谨在此向作者、译者、校订者等所有为本书中译本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后记

我曾3次见到江泽民本人,其中两次与音乐有关。第一次是在1993年,我在雇哈瓦那的国际饭店高层上与他擦肩而过,我感到十分吃惊,当时他正在雇进行国事访问,而我是陪妻子多拉·塞维亚里安一库恩,她在雇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中担任钢琴独奏。第二次是2000年9月,在纽约的一次招待会上,当时江主席参加在林肯中心举办的一次音乐会,这是2000年“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的一部分。这是一次中国艺术和服装展示活动,我和合作伙伴朱亚当参加了组织工作。第三次是2003年11月在北京,我聆听了他关于几个问题的非正式讲话。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9年3月,在学生涌向天安门的一两个月前,但一直到几年之后,我才开始对那里发生的事件有所理解。当时我是应中国国家科委之邀,为中国的研究所做处于起步阶段的市场经济的顾问。作为一名投资银行家,我所受的训练是科学方面的,而不是律师方面的。我开玩笑说,可能我不是那么危险。
我从刚到中国那一刻起就被吸引住了,中国的改革引人注目,人民精神振奋而且非常乐观。中国人的热情可能有些单纯,但却非常鲜活;他们渴望知识,一心要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那时我就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将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但对于中国对我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那时还并不清楚。
从第一次访问之后,我就投入到中国的事务中去了。我在多家公司和机构任职,多为科技、财务和媒体机构。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举办了许多有关并购的讲座和讨论会,旨在阐述自由开放的并购市场不仅能够使管理良好的企业得到发展,减少管理不良的企业,还能够保护国有资产(这种观点与主流意见相悖),防止人们利用特殊关系捞取好处。
1996年,我在中国出版了第一本书,这就是译成中文的《投资银行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中国同类著作的第一部。1999年,我的一本关于交易的书《交易人》(经济科学出版社)得以出版,这本书的读者更加广泛。2000年,《走近真实》(经济科学出版社)在中美两国同时出版,这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关于科技、意义和未来的系列节目的同名书。
1999年,我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创作了8集纪实片《资本浪潮》——中国国家电视网络播出的有关并购的第一部系列片。我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部探索中国改革的纪录片《探索中国》,于2000年9月8日在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同一天晚上,江泽民主席出席了纽约林肯中心的音乐会。
由于中央电视台坚持要求对《探索中国》美国版的剪辑拥有否决权,我也坚持同等的对中央电视台对中国观众播出的《资本浪潮》的最后剪辑拥有否决权——出人意料的是,在合同中我竟然得到了这一权力。(中央电视台并未使用它的否决权,这是创纪录的;台领导内部经简单的讨论之后决定,在美国公共电视台首播时,甚至连审查都免去了。)
对编辑的控制是不可逾越的。在早期与媒体高层官员的会议中,我发言说,如果我秘于中国的纪实片百分之百都是正面的,西方观众就会一点都不相信。我说,我们制片组对“正面”和“负面”之间的比例并不太在意;我们只是想用能够体现当代中国风貌的人物故事尽可能反映真相。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官员最终对我们美国公共电视台的纪实片表示满意,甚至包括其中关于(哈尔滨)阿城糖厂破产的“负面”片断,大量下岗工人的人生悲剧(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人员与他貌同度过了东北严酷的寒冬)。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教授说,他们将把这部片子用作教学观摩片。
我写作这本书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的两个错误观念:认为中国对美国本质上充满敌意和把中国领导人江泽民视为“独裁者”。如果说21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美双边关系,那么这两个错误观念是极其有害的,而且可能是危险的。
我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品格。我敬仰江泽民,他受到轻视,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受到各种非议,人们甚至对他永远地改变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的功绩无动于衷。我也体会了一次小小的心理历程——努力去认识江的政治哲学和领导艺术所依赖的观念和感情经历。
本书立足于大量而广泛的采访和一些特殊(尽管有限)的渠道,对于这些我未作增减。我得到许多意见和建议——有些有帮助,有些与我的观点相反——但我们都达成协议,编辑权归我个人。
本书是一本由江泽民的朋友和同事讲述的个人传记,而不是他的批评者和反对者讲述的政治性传记。我着眼于我认为真实的内容,而尽量减少无法证实的情节。要写一本全面而公正的传记必须等到主要材料——资料原件和大规模采访——得以公开之后才能做到。我所讲述的当然不是江泽民的全部故事,但我认为是相当大的一部分。
如果不能理解江泽民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江的行为和信仰。我的前一本书《中国制造:新之声》,主要有两个对理解中国必不可少的主题——中国人对中国的一切事物所表现出的自豪感,和他们对稳定的狂热追求。如果能认识到自豪感和稳定这两个主题的种种表现,就会对这个国家和它的领导机构有相当多的了解。
2000年9月,我观看了江主席接受《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的采访。尽管我自认为对中国很了解,但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了他所处的重要位置。我对中国的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第一次产生了了解和描写江泽民的想法。我在采访中探索了他如何改革共产党和中罔——大多数西方人对此一无所知(或不明真相)。我发现自己被江的个人故事所吸引,我的收获之丰出乎我的意料。我一开始本来想写一本探索他对改革所起的作用的书,最后却写成一部讲述他的生平、历史功绩、他的思想和感受的书——一本江泽民的传记。
中国领导人进行自我宣传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虽然官方媒体中不乏语录和照片的登载,但传记却单单被排除在外。如果审视一下中国的历史记载,就会找到充分的理由。从古代皇帝到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屡卵国家推入动乱的深渊。邓小平所推行的改革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废除个人崇拜。但中国如今成熟起来,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大国,真实的传记必然会促进国家问的友好关系。当今世界媒体和名人广受追捧,传记能使中国“与时俱进”。
我被当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来看待,我对此感到十分荣幸。这一崇高的荣誉是在15年的学习和授课,工作和,吃饭和探索,以及人际往来中赢得的。我把这本书献给那些善良的人们,特别是我在中国的朋友和同事,他们的敬业精神、前瞻眼光、坚忍和勇气正在强化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改革,推动中国去理解世界,也让世界理解中国。
坦白地说,我在中国有商业利益。人们自然会问,我与这个国家之间的金钱关系,是否会改变或影响我对其领导人的看法。对此我只能回答:我希望“不会”。这个回答可能并不令人满意,但我的自尊显然让我更看重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名誉,而不是自己的银行存款数额。人人都会有偏爱和偏见,我的偏爱和偏见在书中暴露无遗。
我并没有自诩为不加个人感情的公正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我就像一名本地球队的忠实球迷一样为中国欢呼喝彩;当中国政府的行为为中国增光时,我为之欢呼,当不得不面对相反的情况时,我为之痛惜。我努力把事实和个人观点区别开,把实际情况和能够或应该出现的情况区别开。与科学精髓并行不悖的是,我尊重目前所能确定的真理。这本书就是我在当前所能确定的江泽民的真实情况。

文摘

引 言 江泽民的经历 有人说,江泽民不像毛泽东那样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开国之父,也不像邓小平那样是一位勇敢的社会改革家。人们觉得毛和邓改变了中国,而江却没有。他们说,除了保持社会稳定并享受经济发展的好运气,他对中国的影响力微不足道。 上面这些只是假设,而下面这些却是事实。 2001 年9 月11 日,北京午夜时分,亦即纽约正午时刻,短短数小时之前美国刚刚遭受了骇人的袭击,江泽民主席紧急致电乔治•布什总统。他是最早这样做的世界领导人之一。 江写道:“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你并通过你,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并对死难者表示哀悼。中国政府一贯谴责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 翌日夜,江主席与布什总统通了,再次强烈谴责“这起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并保证“我们愿向美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和协助”。同日,在纽约联合国,中国投票支持美国提出的安理会反恐决议。根据北京的指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发言说:“昨天发生的袭击令全世界感到震惊,它虽然发生在美国,却意味着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中国的外交支持明确而坚定,帮助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挫败恐怖主义的联盟。 在袭击发生之后,中国几乎马上派遣了32 名反恐专家前往美国,前所未有地让美国人分享情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惊人的转折。在随后数月中,当美国开始策划反击时,中国的反恐人员与美国同行定期举行会晤。江泽民领导下的中国关闭了与阿富汗和长期盟友巴基斯坦的边境,以防“基地”和塔利班领袖经中国逃窜。考虑到中国关于不破坏国家主权以及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政策,上述积极行为尤为世人瞩目。 10 月,在上海, 与布什总统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江主席说,中国和美国在“同国际社会一道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都拥有共同责任和利益”。11 月,中国允许一艘美国航空母舰在前往阿富汗参战的途中逗留香港,这是一个毫不含糊的支持信号。 如果考虑到江泽民在1999 年5 月7 日之后的言行,他的支持似乎令人吃惊。那天,美国空军的一架B-2 隐形轰炸机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出发,不停留地飞到南联盟上空,投下了5 枚卫星制导,结果炸毁了中国使馆,并炸死3 名中国记者。怒火在整个中国的大街小巷及各大媒体上迸发而出,中国人本来就相信,美国的政策就是遏制中国并阻挠其具有历史意义的复兴,现在这种想法更是给这场反美风暴火上浇油。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围住了美国在北京的大使馆,高呼口号,并向使馆投掷石块,而江泽民也严厉抨击了美国的“蓄意挑衅行为”。 江泽民对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说,北约轰炸南联盟是美国“彻头彻尾的炮舰政策”的一个实例,应该“引起各国政治家的警惕”。他还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否则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第二天,在接见俄罗斯特使维克托• 切尔诺梅尔金时,江说:“中国人民以游行、集会、声明、座谈等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强烈愤慨,表明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的热情、意志和力量。”他还以无畏的气概宣布:“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欺的,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如果考虑到短短5 个月前江泽民的态度,他对“9•11”事件的反应似乎也是令人吃惊的。当时,一架正在中国沿海监听电子信号的美国海军EP-3“白羊座”侦察机与中国的一架歼-8 喷气式战斗机相撞,造成中国战机坠入南中国海,机毁人亡。受损的美国海军飞机则未经授权迫降于中国海南岛。消息传开后,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和学生的愤慨言论淹没了中国电台、电视台和报刊,遍布大街小巷,充斥了互联网。江主席再一次亲自表达了中国的愤怒。他说:“美国应该就此事件向中国人民道歉,并对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尽管与在使馆被炸和撞机事件时江主席的愤怒态度相比,他有关“9•11”事件的“慰问与哀悼”似乎很像是一个大转弯,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了解江的真实信念,就很容易以为他在使馆被炸事件和撞机事件中对美国的严辞抨击是颇有算计和机会主义的,而且会以为他在利用这些不幸的偶然事件煽起国内的反美情绪。这一结论无疑是错误的,是基于对中国的误解而形成的简单化判断。 要理解江泽民的想法,就需要懂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即需要注意江出生、成长、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在这一背景下所呈现的一系列主题都表明,江有关使馆被炸、军机相撞和“9•11”袭击的声明在哲学上来自同一个源泉,都与他对中国的长远整体看法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美国的认识相一致。 尽管江泽民反对他所说的美国“单边主义”,可是他欣赏美国文化、美国人民以及美国人民的理想。当许多美国人批评江泽民反美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却说他是“亲美派”。江泽民并不亲美,但他懂得美国。他首先是一名中国的爱国者,相信美中之间的良好关系对21 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不可或缺的。

内页插图

 

热门相关信息